从图书出版、美术创作,到舞台表演——中华创世神话鲜活起来

2022-12-28 08:37 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图书出版、美术创作,到舞台表演——

中华创世神话鲜活起来

本报记者 赖 睿《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12月28日   第 07 版)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成果展现场

淮剧《神话中国之洪荒时代》演出剧照

(本文配图由中华艺术宫提供)

盘古开天辟地、伏羲女娲创世、大禹治水……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中华创世神话,以丰富的想象力和伟大的创造力,描绘了风云变幻、宏阔壮美的创世画卷,在解释世间万物的起源、人类的由来以及民族、国家雏形初成的同时,也深刻反映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伟力。

近日,“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成果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亮相。展览以76件中华创世神话主题美术作品为核心,汇聚了该工程在连环画、书法篆刻、影视创作、学术出版等多领域172项文艺创作成果和代表性学术成果。

从展览出发,上海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全面展示这项文化工程的成果:8家国有文艺院团奉献12场演出,涵盖交响乐、民乐、舞剧、戏曲、儿童剧、木偶剧等多元艺术形式;上海广播电视台同步举行“中华创世神话”作品展播活动,推出电视栏目、电视动画、动画电影、大型广播小说等。

文化工程根深叶茂

5000平方米的展区中,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呈现了从天地初开到文明起源,再到民族、国家雏形诞生的过程。“整个展览既要体现出创世神话的内在逻辑,主干清晰;又要覆盖到各项成果,面面俱到。”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说。

作为国内首个以创世神话为主题的文化工程,7年来,工程深入系统地发掘中华创世神话的精神价值,形成了主题文艺创作百花齐放、学术创新百家争鸣的立体格局,从美术文学到学术研究,从舞台艺术到影视广播,各类成果犹如一棵参天大树。

这棵参天大树之所以枝繁叶茂、苍翠挺拔,来自于扎实的学术研究。工程奠基人之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原总编辑赵昌平编著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考述》一书,围绕中华创世神话进行学术梳理,为工程做出了富有决定性意义的开创工作,为主题文艺创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程实施7年有余,而“中华创世神话”的酝酿,则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彼时,导演吴贻弓、画家施大畏、古典文学专家赵昌平、作家孙颙坐而论道,说古通今。他们有感于西方创世神话的内容丰富、家喻户晓,认为中华创世神话大体处于待开发状态,原有的成果相对简单零碎,不够系统全面。“我们的创世神话在内容上丝毫不逊色,还有许多独特之处,若加以挖掘整理,系统呈现,对今日的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同时也是对话的重要内容。”孙颙说。

此后不久,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批准,“中华创世神话项目组”成立。至2015年,上海市启动“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汇聚上海乃至全国之力,对中华创世神话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梳理。

学术研究是整个项目的基石。赵昌平先生全身心投入,长期埋头于浩瀚典籍之中,终于完成40余万字的学术文本。然而还未及《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考述》一书出版,他便抱憾离世。虽抱憾离世,赵昌平的学术成果业已成为工程的根基,孕育出如今丰硕的成果——以此为原点,迄今已推出5个系列39种52册近2330万字的“中华创世神话研究系列丛书”,衍生出美术创作、舞台演出、文学作品、广播剧等,初步集聚起中华创世神话故事的大IP。

塑造创世英雄形象

进入展览序厅,雕塑《大禹治水定天下》如同纪念碑一般位于中央。这里为观众介绍创世神话工程的概览和缘起,同时以创世神话中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代表性美术作品——《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仓颉造字》《涿鹿大战》《鼎定天下》,串起整个创世神话展览脉络。

76件主题美术作品是展览的视觉核心,让观众清晰地感受到一大批中华创世英雄的可亲可近。

“先有造型还是先有故事?创作初期,大家曾为这一问题争论不休。”工程组委会美术组组长施大畏介绍,大家一开始按惯例为伏羲、女娲等人物画了很多造型,但每个人笔下的造型都不一样。“后来有人提出:有故事就有造型,有故事就有形象。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施大畏说,不管画的伏羲、女娲是什么样,先把故事讲出来,故事有了,画好了,形象自然而然就立起来了。

组委会于是决定先从连环画、绘本着手。由此诞生了30组850幅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将30个中华创世神话故事汇编成有机的体系。这套绘本为大型主题美术创作中的人物造型做了探索,也让接下来开展的美术创作有了底气。

“画神话,我们如何不拘泥于固有的描述?又如何把神变成人?这些都在考量艺术家的创造力。”施大畏说,大家逐渐认识到这些神话人物最初其实都是基于人类的形象产生的。“我们对于创作者的艺术风格、手段、形式都不做限制,但求抓住人性最本质的东西刻画,回归神话英雄身上的人性。”

有了这样的认知,美术创作工程得以全面铺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美术创作还邀请来自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家参与,把漆画、壁画、唐卡、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样式纳入其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共同讲述创世神话故事。我们相信定能将这个故事讲得更加清晰饱满。”施大畏说。

不只是美术创作。上海民族乐团民族交响史诗《英雄》、上海交响乐团《山海经》、上海越剧院《素女与魃》等舞台艺术作品以现代视角,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演绎出新意;大型广播小说《鸿蒙世纪》《中华创世神话电视书场》、电视动画片《女娲补天录》等节目将中华创世故事娓娓道来;《中华创世神话市民读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创世神话故事,受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欢迎……中华创世神话英雄以更加生动立体的形象,来到大众眼前。

神话故事走向世界

“中华创世神话”的系统探索和故事讲述,也在海外引起了读者和观众的兴趣。

——出版方面,《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考述》已签订英文、韩文版权输出合同;《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美文插图本》相继出版英语版、波兰语版、捷克语版、保加利亚语版,图本中的两个故事“混沌开辟”和“女娲造人”2019年被纳入波兰六年级语文教科书。

——展览方面,“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作品展”先后赴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墨西哥尤卡坦州玛雅大世界博物馆、波兰格但斯克美术学院展出,各界反响良好。

——展演方面,2018年木偶剧《创世——补天》获第20届“金火花”国际木偶艺术节“评委会特别奖”;淮剧《神话中国之洪荒时代》应邀参加爱丁堡艺术节艺穗单元活动;交响幻想曲《炎黄颂》作为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学院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演出……

“从中华创世神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工程与西方神话文化研究形成了有机的对话、交流。我们把故事讲好了,自然就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施大畏说。

“经常有人问,遥远的神话人物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孙颙认为,中华创世神话的精神与当下每个中国人都休戚相关。他分享了仓颉造字和大禹治水两个故事,认为不论是汉字还是共同抗击洪水,都体现了一个民族强大的向心力,“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民族。”

责编:张晓芳
阅读数(42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