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二中男生拿了全国竞赛第一,已经签约北大!比赛解剖一只蝗虫?

2019-08-20 17:22 钱江晚报

五大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中,生物学竞赛可以说是最接地气的一项,去年的“解剖鲫鱼”一度在大家手机上刷屏,今年这项比赛又回来了,动物解剖也由鲫鱼变成蝗虫,还有杭州男生拿到了全国第一。

上周,第28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落下帷幕,来自29个省、市的30个代表团队240名选手参加,最终产生了72枚金牌、72枚银牌和96枚铜牌,其中,前50名金牌获奖选手入选国家集训队。

浙江队共有7人获得金牌并入选生物国家集训队,分别是杭二中的姚前和吴亦乐,萧山中学的邵承骏和沈扬,镇海中学的钱扬,富阳中学的沈恬昕,诸暨中学的金栋越。其中,杭二中的姚前还获得了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左边男生是姚前,中间是魏老师,右边女生是吴亦乐

话说回来,这些生物学国家队种子选手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1

姚前:平时喜欢打太极,竞赛学习张弛有度

说起上周的比赛,姚前印象最深的还是路途上的奔波。“当时正好赶上台风天,所以坐了一整天的大巴,凌晨才到达,全天都坐在车上,我也没再看书准备,就一路睡过去。”

睡了一路的姚前心态挺好,比赛丝毫没受影响,发挥得很稳,“实验和理论考试基本没什么问题,除了有一项编制生命表,我数错了两次,时间差点不够用。解剖蝗虫也和平时有些不同,一般用的都是用福尔马林浸泡的标本,但这次的蝗虫尸体还很‘新鲜’。”刚解剖蝗虫时,姚前还有些不适应,考完一问周围同学,原来大家都没碰到过这种情况。

考完试后,姚前觉得自己发挥不错,预估能冲进前50,但没想到能拿全国第一。

目前,他已经签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采访间隙,姚前捏着一叠化学竞赛题,抽空就拿起来做题。原来除了生物学,姚前还参加了化学竞赛,同时兼顾两门,生物学国赛后,化学竞赛是他的下一场战役。即使在杭二中,这届学生里同时参加两门学科竞赛的,也只有姚前一人,不仅如此,他还参加过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我对生化学科很感兴趣,因为可以运用在生活中,比如认识更多的动植物,养小花小草应该也更容易点。”说起自己接触学科竞赛的初衷,姚前的想法很简单朴素。

生物竞赛、化学竞赛、科技创新、高考,即使专攻任意一项,对中学生来说难度都相当大,但姚前觉得自己还是有能力同时兼顾。“我觉得主要是得把握好节奏,不管是比赛还是平时,时间安排都要张弛有度。”双休日和晚自修基本都用在竞赛上,假期也基本被安排满,但姚前说,自己还是有挺多时间安排想做的事。

除了学业和竞赛,姚前还有一个业余爱好——打太极。平时他跟着爸爸一起练,每天早起都会打一阵太极。也许正因此,姚前的性格也跟太极一样从容淡定。

说起姚前,指导教练魏昌瑛老师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稳”。“姚前的心态很好,他不管明天考试有多难,晚上一定会定时睡觉。”魏老师开玩笑说,“姚前很善于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且严格自律,这是他能取得成绩的原因。”

魏老师还说,今年的比赛实验难度比较大,题目很有灵活性。今年姚前和吴亦乐两人入选国家集训队,姚前还拿到全国第一,他对此已经很满意,而且这也是学校生物学近三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2

吴亦乐: 喜欢动物爱上生物学,解剖需要胆大心细

谈到另一名爱徒吴亦乐,魏老师说,这是一个对生物学热爱到痴迷的女生。

“她经常自觉留在实验室,即使队友都回去了,她也还一个人留在实验室里做解剖。”魏老师称赞,“吴亦乐的性格很坚强,竞赛中有各种的考试,成绩肯定会有起伏,她都能自我调整状态,抗挫折能力很强。生物学的知识量很大,如果不是对生物学充满热爱,她是不可能每天坚持下来的。”

记者刚见到吴亦乐时,她正安静坐在角落里,捧着一本小说。“我平时喜欢看书,包括竞赛训练的时候,下午在实验室里自己可以安排学习,我就以看书为主。”吴亦乐说,自己不喜欢刷题的方式,学习时也都是阅读加上记笔记为主。

吴亦乐最开始接触生物学是在初中,因为喜欢动物,平时看了许多动物图鉴,自己读了一些生物学相关书目,算是简单入门。“系统性学习是在高中,我们跟着魏老师训练,深入学习后,我发现生物学其实和我最开始想的有些不同。”

高一下学期,吴亦乐开始学习动植物解剖,她调侃说,解剖时才发现自己是“手残”。“解剖跟我以前设想的不太一样,需要灵巧的双手,胆大心细,临场反应也要迅速,但我的技巧还不够,刚开始解剖会觉得很困难,经常留在实验室练习。”

实验比赛时的蝗虫也给吴亦乐留下深刻印象,“蝗虫的肌肉悬浮在液体中,揭开盖子,感觉像看到了一锅‘蛋花汤’。”说起当时的动物实验,吴亦乐表情纠结,“因为对材料不太熟悉,当时器官位置就找了半天,感觉没发挥好,植物实验就比较熟练地顺利完成。”

这次入选国家集训队,吴亦乐也感到很开心,目前她已与清华大学签约,高三除了要弥补之前落下的普通课程,还要继续巩固生物学,准备国家队的选拔。“接下来的选拔中,对手会更加强劲,我也需要更多的努力和训练,争取拿到更好的结果。”

3

理性看待竞赛

“吴亦乐的性格很严谨踏实,勤学好问,学习态度非常认真。”吴亦乐的化学老师,同时也是学校分管学科竞赛的副校长陈钧说,“6月份省选的时候,正好碰上会考,她当时没空准备,就让我把所有试卷打包发给她,抽空做完卷子,直接在线上提问,就这样两线作战,最后还是拿了A。”

陈老师也是姚前化学竞赛的教练,对这两名生物学小将,陈老师都非常了解。“姚前是个很淡定的学生,记忆力非常好。他很享受竞赛的过程,化学生物都参加,还去研究科技创新类,只要感兴趣的都会去做,而且完成得非常好。”

也因此,陈钧校长提到了现在日益升温的竞赛热,“很多家长会为了功利结果让孩子参加竞赛,甚至把竞赛当成捷径,为了专门培养一方面专长,而耽误其他各方面。但是竞赛的初心本身是为了提升思维方式,针对学有余力‘吃不饱’的学生。所以还是建议家长理性看待竞赛,就像姚前那样,把竞赛当成思维锻炼过程去享受,说不定会收获更大惊喜。”

来源: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记者 沈蒙和 通讯员 戴欣怡

责编:王怡
阅读数(741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