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婚龄,为何多数人反对

2019-06-30 10:06 本报评论员 项向荣 钱江晚报

据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新京报报道,近日,一部分专家建议适当下调法定结婚年龄至18岁,一些专家认为,当前国际上的结婚年龄普遍比我们国家规定的低,“从人口形势考虑是不是应该降低法定婚龄?”

截至6月29日20时,新京报在微博发起的该话题投票调查显示,66.2万参与者中,其中14.2万人赞同将法定婚龄调至18岁,42.9万表示不赞同、暂不表态的有9万人。

从投票看,不赞同意见的占了大多数。最直接的意见就是:18岁就允许结婚?会不会助长孩子在高一高二就谈恋爱、高三一毕业就结婚?早婚后生下的小宝宝谁带?带小宝宝怎么上大学?奶粉尿不湿谁买?网友们认为,刚过青春期的孩子心智不成熟,如果这个建议得以实现,那么未来将会带来更多的问题。首先,离婚率必定会有显著的增长,过早结婚还意味着啃老现象将愈发严重,随之带来的是下一代如何教育好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也有20%的网友支持降低法定结婚年龄。一些人认为在一些农村地区,很多人结婚都先摆酒席,年龄到了再领证,强行要求年龄达到22岁结婚毫无意义。修改法定婚龄,推动此类事实婚姻合法化,可更好地维护婚姻当事人权利。还有,婚姻权是一项基本民事权利,一个满18岁的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理应有权利选择婚与不婚,强制22岁后才能结婚是违背人性的。有专家也因此认为,降低法定婚龄在人性上“是一个正调节的方向”。

应当说,允许18岁结婚与18岁必须结婚是两概念,支持和反对降低婚龄,两方面都有其合理理由。但问题不在于是不是要支持,而在于这样做是否有实实在在的作用?正如很多专家对此指出的:“降低婚龄”不可能直接扭转婚姻人数下降和老龄化上升的趋势。大龄不婚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本质原因不是结婚年龄的问题,是社会压力导致现在年轻人不敢结婚生子。中国法定结婚年龄确实偏大,但根据《中国幸福婚姻家庭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平均结婚年龄为26岁,男性比女性高2.3岁。可见,目前男22岁、女20岁的结婚年龄限制,对结婚与否的选择几乎不构成影响。简单地说,现代社会结婚年龄调高或者降低,意义都不大。

对于专家们担心的不降低婚龄会导致适龄劳动力不够的担忧,可能现实并没这么严重。据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公开场合表示,近阶段劳动力还是充足的。因为按照国际口径,15-64岁劳动人口,我国目前还有9.9亿,2030年还有9.5亿,2050年都还有8.2亿。随着科技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对普通劳动力的替代将不断提高,我国的劳动力仍然是比较充裕的。但劳动力总量过剩,却结构性短缺,反映出了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不相匹配,问题实质是高素质的劳动力不够需求。再说人口红利的效果显然不如人才红利,简单地降低婚龄但不能优质培养因此新增的人口,那么这样多生出劳动力也将于社会无益,这才是更需担忧的。

中国是一个超大型社会,地区差异大,发展步伐不一致,导致先发地区和后发地区、不同群体之间有不同的诉求,“复杂中国”的现状导致立法的难度较大。开门立法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抓住最根本的问题才有实际意义。

本报评论员

项向荣

责编:李青云
阅读数(236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