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戏精!为逃避坐牢,6个大人利用襁褓婴儿演了出戏

2018-12-06 16:52 钱江晚报

为了帮洪小梅(化名)逃避法律的处罚,她的母亲、婶婶、姑姑、堂弟、堂弟媳……全家6个人利用襁褓中的婴儿一起伪造证据,“雷霆4号”行动期间,杭州建德警方戳破了他们的把戏。

临盆期间

百般拒绝法院上门调查

原来,洪小梅犯案在身,因为怀有身孕,无法被收监,办了取保候审在家待产。10月底,洪小梅的案子进入最后宣判阶段,按时间推算,她应该要临盆了。可法院提出要前往洪小梅家进行相关调查时,却遭到洪小梅的拒绝。

“当时她跟我们说家里很乱,不要我们上门,以各种奇怪的理由拒绝,我们就怀疑了。”法院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于是,法院通知了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

办案民警立即与洪小梅联系,洪小梅称自己已经生产完了,你们不用上门。但在民警的坚持下,洪小梅最后松口了,让民警11月15日去她位于寿昌镇上的某住处。

民警来到洪小梅的住处,见开门的洪小梅扎着头巾,穿着睡衣,脸色虚弱,一副产妇模样。而家中奶粉、尿不湿、婴儿床等一应俱全,床上确实躺着一位襁褓中的男婴。洪小梅的母亲和一位住着拐杖、自称洪小梅姑姑的老妇人则在一边照顾。

洪小梅告诉民警她的孩子是在家里生产的,由自己的母亲和姑姑二人接生,没有去过医院。于是,民警将洪小梅带往医院进行产检,并给她的母亲和姑姑做了笔录。

产检结果显示洪小梅确有各种产后症状,但她母亲和她姑姑两人的接生口供却漏洞百出。民警心生疑虑,决定再次前往洪小梅的家中,提取洪小梅和她孩子的唾液,进行DNA比对。

DNA检测出现三条遗传染色体

孩子不是她的

这次上门事先通知过洪小梅,可民警到达她住处的事后,却被告知洪小梅在洗澡。等洪小梅洗完澡,民警取好二人唾液即离开。然而,在DNA检测报告中,竟出现了三条遗传染色体,一条是洪小梅的,一条是男婴的,那另一条是谁的呢?民警决定再次提取洪小梅的唾液进行比对。

第二天下午,民警再次上门提取洪小梅的唾液样本。

这次比对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洪小梅和男婴并不是亲生母子关系。那这名孩子是谁的呢?

11月26日下午,民警在没有通知洪小梅的情况下突然到访,家中只有洪小梅一人在家,家里小孩的东西都不见了。“你的小孩呢?”民警询问。洪小梅很自然地回答:“我送出去养了,生完小孩我身体很差,吃不消带。”

“你送哪里去了?”

“就农村里。”

“那你抱回来我们看看。”

“是我妈抱去的,我不知道抱去哪里了?”

“那让你妈去抱回来。”

最后,在民警的强烈要求下,洪小梅给母亲打了电话。她把讲话声音压得很低,像是在吩咐些什么,最后只听她很不耐烦地用土话说了句“你去叔叔家把小孩抱来”。就是这句话,被在场的一位民警记在了心底。

过了大约个把小时,洪小梅的母亲抱来了洪小梅的儿子,身后还跟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和一位年轻些的女子。洪小梅介绍一位是她的婶婶,一位是她的堂弟媳,她们是婆媳。面对民警的问询,那位年轻的女子眼神闪躲,时不时把目光瞥向洪小梅手中的男婴,脸色有些奇怪。

不想坐牢

孩子是她“借”来的

民警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他们兵分两路,一路视频追踪当天洪小梅母亲从外面抱回孩子的行动轨迹,一边调查洪小梅的婶婶家是否有新出生的小孩。

果然,视频追踪出洪小梅母亲确实是从洪小梅婶婶家的村口抱来的小孩,而婶婶家在今年7月,确有出生一名男婴。

如果,洪小梅的儿子是婶婶家的男婴,那这一家人都是在帮助洪小梅伪造证据啊!掌握这些的公安迅速立案,连夜对包括洪小梅在内6名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

洪小梅交代,她怀孕和哺乳期间是不用坐牢的,可以抵扣刑期,减少坐牢的时间。可是她腹中的孩子已在9月底流产,是个死胎,她又不想坐牢。最后,她想了一个法子。

在她父亲祭日那天,趁全家人坐在一起,她央求叔叔的儿子也就是她的堂弟帮帮他,她说:“你们帮我一把,小孩‘借’我用用,不会有事的,我实在不想坐牢啊。”

堂弟见眼前这个堂姐声泪俱下,确实“命苦”,心想:大伯(洪小梅的父亲)两年前生病去世,不久堂姐夫(洪小梅前夫)也死了,伯母(洪小梅母亲)生癌症,如果堂姐要坐牢,谁来照顾她13岁的孩子呢?堂弟一心软,就答应了,还帮着劝说了自己的妻子和姑姑,他说:“姐姐这么可怜,我们能帮一把是一把,只要蒙混过去,就没事了。”

于是,他们一家串通好,称堂弟的儿子是洪小梅生的,由洪小梅的母亲、姑姑在家里接生。前期民警上门取证,洪小梅的婶婶、堂弟、堂弟媳将男婴送到洪小梅的住处一同居住。民警上门取DNA,洪小梅和堂弟媳躲在卫生间里,通过亲吻交换唾液,所以报告显示唾液中提取了三条染色体。

目前,洪小梅因涉嫌妨害作证、家人涉嫌帮助伪造证据被公安机关抓获。让人心酸的是这6人当中,洪小梅和堂弟媳两人是经产妇,母亲宫颈癌晚期,婶婶直肠癌中晚期,姑姑腿部残疾拄着拐杖,堂弟先天残疾(兔唇)。

抓获现场,全家抱头痛哭,厉声责备洪小梅:“我们全家都被她害了啊!”他们一家的闹剧在民警的“火眼金睛”中落下帷幕,留下的是对法律无知无畏的思考……

来源:钱江晚报记者 鲍亚飞 通讯员 余炫 沈菲

责编:刘艳君
阅读数(266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