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州长来了,意味着什么?

2023-10-27 16:55 朝阳少侠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讲,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说的是物与物之间的“不同”。《论语·颜渊》里讲,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则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同”。

▲ 国际社会普遍希望中美双方共同努力,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

同与不同,恰如八卦中的阴阳两极,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对应天地间的日月星辰,惟有遥遥辉映,方能相得益彰。故而君子处世,和而不同,方为“大同”。国之交,亦如是。

数十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写道,“他们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他们”。历史演变至今,横亘在中美关系前的问题并无二致。中国是否还需要美国,美国是否又需要中国?这是中美关系回避不了的时代之问。

▲ 1972年2月,尼克松夫妇参观八达岭长城。

中方的回答是,中美关系应该稳下来、好起来,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以促进两国人民的福祉,共同努力为世界探寻光明的未来。但一些美国答卷人,却给出有违时代潮流、有悖两国人民愿望和世界各国人民期待的歪解歪论。

有一群幻想派,以“老死不相往来”的“大国寡民”心态,认为脱离对方就能够让自己“再次伟大”。殊不知在全球化的时代,孤悬一方的“极乐岛”只是虚妄的存在,脱钩断链乃至相互隔绝的结果,只会是“津梁隔阂生风波”,以致于“别有人间行路难”。

有一群强硬派,以“一山不容二虎”的“你死我活”心态,认为太平洋已经容不下中美共同发展。殊不知错误认知就像一道无形之墙,让人迷失在自我设限的迷宫中。“坐井观天”永远无法体会“心宽天地阔”的至高境界。

▲ 2023年3月,美国共和党议员鲁比奥在演讲中称,资本主义没有按照美国人预想的那样改变中国,反而是中国改变了资本主义。

还有一群悲观派,以“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避世绝俗”心态,认为竞争已经定义了全部中美关系,谈合作、讲友好不过是镜花水月,于事无补。殊不知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中国思想家老子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这些人不能理解“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所说的矛盾相互转化的含义,自然看不见中美关系近期略有转圜背后的艰辛努力。

上述几派人,在现实中不是少数,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进入美国政府的政策制定圈。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联邦政府常常在“如何搞好新时代中美关系”这一时代命题前给出错误答案的重要原因。

庆幸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东方熠熠生辉。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中美关系形势,我们作出了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回答:

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

从古老的印第安文明到西班牙征服者的到来,再到美国的独立与扩张,加利福尼亚州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这里不仅有蜿蜒曲折的海岸线、高耸奇绝的悬崖峭壁、千岩竞秀的奇石地貌,还有琳琅满目的中餐馆、古朴雅致的唐人街、人声鼎沸的中式夜市。

2022年中国同加州贸易额超过1650亿美元,有超过6.5万名中国留学生在加州学习。位于圣弗朗西斯科半岛的港口城市旧金山,华裔占比约23%,居美国之冠。

▲ 加利福尼亚州(红色)在美国位置示意图

▲ 金门大桥(Golden Gate Bridge)是美国连接旧金山市区和北部的马林郡的跨海通道,位于金门海峡之上,是旧金山市的主要象征。

▲ 旧金山唐人街是美国西部最大也是最古老的唐人街。

中国同加州的交往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淘金热”似乎从那时起变成双方之间一个重要的话题。而在21世纪的今天,新时代的“黄金”更值得双方共同挖掘——绿色低碳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正在中国和加州蓬勃发展。当“智慧淘金热”兴起,当加州遇上中国,又会迸发出怎样的灵感和创想?

加州州长纽森是疫情以来首位到访的美国州长。在对华强硬已成为美国国内“政治正确”的背景下,纽森着眼于推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第五大经济体”加州之间的合作来华访问,这体现了他的勇气和智慧。

纽森为期一周的访华之行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人文交流、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等议题深受两国地方、企业界和人民欢迎。“我们需要彼此”是纽森访华的最大动力,通过访问推进双方合作,可以争取更多惠及双方的成果。因此纽森此访不仅不是美国一些人眼中的“高风险”之旅,反而是真正的高收益之旅。

在香港,可以感受这座多元城市对经济增长和气候变化的独特见解;在深圳,可以领略清洁能源和技术创新对促进社会发展的成熟经验;在北京,可以感悟长城的气势磅礴和中国人如同长城般落实双碳目标的坚定意志;在江苏,可以亲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正意涵。在上海外滩的夜晚,想来应能体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已经沁润中国人心。

鲁迅先生曾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大体一致。没有人不希望生活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美地方各有特色、互补性强,只有合作才能将这些“不同”转化为“大同”,实现双赢、裨益百姓。太平洋足够宽广,“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跳出陷阱的阻碍不在天堑,而在人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是质量互变规律。反映到中美具体合作层面,则有“大气候”与“小气候”之分。中美关系是“大气候”,两国地方合作是“小气候”。“大气候”僵冷,“小气候”难以热络;反之,“小气候”升温,也能推动“大气候”回暖。

近年来,华盛顿对华敌意确实在美国造成了严重的“寒蝉效应”,中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则必须被迫反击。著名政治学家罗伯特·杰维斯所描绘的“敌意螺旋升级”似乎正被中美博弈所印证。两国企业家和有识之士都在思索一个问题:中美还能坦诚沟通交流,还能开展互利合作吗?

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事物的现象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而本质则是内在的原因。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商务部长雷蒙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先后访华,再到纽森此访,充分说明国际形势在变、中美两国在变,但中美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没有变,两国互相成就、共同繁荣的可能也没有变。带着合作意愿访华的纽森,符合中国的利益,也有利于加州的利益、美国的利益。

▲ 1972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受到美国人民热烈欢迎。

50多年前,小球可以转动大球;50多年后,地方合作同样可以带动中美相向而行。如果北京遇见纽约、上海遇见旧金山、南京遇见圣路易斯的好故事多起来,东方的音律和西方的美声便能超越“新麦卡锡主义”的杂音,谱出优美和弦,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我们祝贺纽森州长访华成功,也欢迎其他希望推进中美交往合作的所有人访华。

责编:舒乙桁
阅读数(79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