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经济大势
在亚洲港口吊运一个集装箱平均需要27秒,在北美却需要76秒;东北亚船只锚地卸货时间是两个小时,北美则是24个小时。
这组数据也成了中国促进全球循环畅通的底气:港口周转快得益于拥有最新的港口技术和基础设施,能容纳最大集装箱船,这又会吸引更多船舶泊港。
中国港口周边航线的热力图,红得恰如其分。
“换血”的基础是“造血”。
疫情之下,越南、印度等传统的制造业出口国不得不持续停工停产,全世界都寄希望于有着最完整产业链的中国。
世界工厂永不眠。
2021年,中国外贸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外贸增量达到了1.4万亿美元,理解这个增量背后的意义,可以看看过去9年(2012-2020年)中国外贸的增量之和——6915亿美元。
2021年1年的出口增量超过去9年增量之和。
数据一骑绝尘背后,是中国有物可造,有力可造。除了出口较多的机电产品、手机、汽车外,甚至连辅助全世界进出口的工具——船,大多也是中国制造的。
这几天,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了造船业三大指标,三个全球第一,依旧属于中国。
中国仅在1-11月的造船完工量就达到了3588万载重吨,占世界的45.5%。
还记得前面说的“天蝎座”号吗?这艘船,能耗水平远低于市场上同级别集装箱船,能效指数低于基准值50%左右,甚至满足十年之后的国际排放标准。
中国,正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天蝎座”号们,是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的样本,更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绿色、创新的标签。高质量发展也正在与中国的内外循环相互成就。
制造给了中国“卖全球”的动力源,中国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和经济实力也让中国出现了“买全球”的转向。
2021年,中国进出口规模突破六万亿的历史纪录里也有进口的功勋章。
现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告诉谭主:
“人均GDP已经达到1.2万美元的中国正在走向高收入阶段,有4亿中产阶级人口,需求旺盛,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举办进口博览会的国家就是明证。”
中国,成为了全球不确定浪潮中的引航者,也为全球各国组成的“巨舰”提供了信标。
面对风云变幻,“巨舰”更需坚定航向,风雨同舟。
五年之前,中国最高领导人作为“最重磅嘉宾”首次出现在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的演讲台上,向全世界传递了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和坚定支持。
当时,习近平主席跟台下的听众打了个比方: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
五年之后,习近平主席作为首位发言嘉宾回到了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发出了一句穿透历史的论断:
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大江奔腾向海,总会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大江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