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经济大势

2022-01-18 23:46 玉渊谭天

相对应地,中国与东南亚区域船舶活动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也是在这一年,中国成为了东盟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

▲2019年与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与东南亚航线热力对比图

“通”是结果,“联”是路径,而路径的两端,则是全球分工与产业互补。中国与东盟这对近邻,尤为典型。

再拿汽车制造来说,几年前,中国国产汽车品牌吉利收购了濒临破产的马来西亚宝腾汽车。现如今,宝腾汽车已经连续三年突破10万销量。

要知道马来西亚的总人口才3200多万人,而宝腾每月销量就达到上万的数量级,除了马来西亚市场,宝腾还辐射到周边国家,例如泰国和菲律宾。

刚刚生效两周多的RCEP,是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又一次升级,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区域的网络正在变得更加自由而畅通。

专门研究全球经济价值链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刘洪钟告诉谭主:

“全球价值链的安全并非在于价值链回流有多快,新的生产商出现有多迅速,而是在于能否使与合作伙伴的贸易更加自由和更加便捷。在世界各国产业已经深度融合的今天,即使是最大的经济体也不具备自给自足,生产所有关键零部件、精密材料和掌握技术诀窍的能力。”

与RCEP的聚合效应相反的,是太平洋上一些国家搞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妄图自给自足,还对许多产品加征关税,堵塞货物流动,试图推动产业链回流。

然而中美之间红色热力图的加深,就是对“逆流”最好的回应。

根据中远海运提供的数据,2021年全年,中国对美出口集装箱货量创纪录,较2020年同比增长了13.9%,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了17.5%。

与之对应的是,2021年,中美贸易额同比增长了28.7%,激增至7556.45亿美元。要知道2018年贸易战开始,中美贸易额就已经达到了6335.2亿美元。

显然,任何“小院高墙”都拦不住全球化,任何“小圈子”也框不住全球化。

一艘艘船、一个个港口之间,连点成线,绘制出观察全球经济的切面。

下面三张图,呈现的是过去三年全球航线热力图始终不变的一个切面。热力图上最红的区域,始终都是中国沿海港口

▲2019年、2020年与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沿海港口航线热力对比图

中国,一直是疫情之下畅通全球经济流动的重要动力源。

过去三年里,最大的变量始终是疫情。

因为疫情,美国第一大港洛杉矶港,平均等泊时间达到25天,港外等泊船舶数量超过100艘;欧洲地区主要港口由于劳工不足、港口能力限制等,码头作业效率大幅下滑,等泊时间普遍在2-3周。

太平洋彼岸停滞的航船与集装箱,在“换血能力”强劲的中国没有出现。

上海、宁波舟山等国际大港,在疫情、极端天气等多重挑战下,常态等泊时间仅2-3天。

“中国港口数字化程度高,在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等中国重要港口都能看到好多无人驾驶的运输卡车,卸货吊臂也全自动化,而像这样数字化程度高的港口,在中国已经很普遍了。”

和谭主说起中国港口,长年专注船舶产业综合研究的江苏科技大学深蓝研究院的陶永宏院长说了一句“非常了不起”

集装箱的数据更加直观:

责编:郭晓鹏
阅读数(349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