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警方回应:“梅姨”身份与长相暂未查实

2019-11-19 20:21 新华网

新华社广州11月19日电题:广东警方回应:“梅姨”身份与长相暂未查实

新华社记者毛鑫

近期,一张呼吁大家寻找人贩子“梅姨”的图片在朋友圈广泛流传,引发全社会关注,广东、湖南、四川、新疆等地均有举报及辟谣信息。广东警方19日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采访回应此事。

“梅姨”身份与长相暂未查实

主侦“张维平拐卖儿童系列案”的广州市公安局增城区分局主办民警表示,“梅姨”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2017年初,当时警方抓获了张维平团伙,据张维平供述其曾在2003年至2005年间拐卖9个儿童,均通过一名被称为“梅姨”的女子介绍和联系转卖,并支付对方介绍费。

为核查“梅姨”情况,根据张维平的描述,广州警方绘制了“梅姨”的第一张模拟画像,并于2017年6月公开悬赏,但未获得有价值举报线索。

根据张维平提供的线索,警方摸排到一名疑似认识“梅姨”的男子,其自称曾有一个叫潘冬梅(音)的女友,经组织辨认,该男子与张维平均称不认识,且无法证明潘冬梅(音)与“梅姨”为同一人。

应被拐儿童家属多次要求,2019年3月,广州增城有关部门派员陪同曾替被拐儿童画像的外省退休警务人员找该男子对“梅姨”画像。经张维平辨认,第二张画像与“梅姨”相似度不足50%,且与第一张画像差异较大。

由于“梅姨”参与该系列案的线索属于张维平指认,公安机关仍在进一步核查中。

目前各地出现的“梅姨”信息均不属实

警方称,除广东外,近期湖南、四川、福建乃至新疆等地均有人举报称“梅姨”在当地出现,后经复核,均不符合案犯描述的“梅姨”身高、年龄、语言等综合特征。

警方曾在2017年6月13日悬赏通报中称,“梅姨”真实姓名不详,2017年时约65岁,身高1.5米,讲粤语,会讲客家话,曾长期在广东增城和韶关新丰地区活动。

2017年以来,警方曾对照此特征对叫“梅姨”(含同音字)的人进行大量数据分析、排查走访,相关线索一一接触、一一核实,但至今仍未取得突破。

目前,“梅姨”画像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家长的恐慌,并给一些与画像相似群众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

警方表示,从张维平供述的情况看,“梅姨”是一名中间介绍人,负责为拐卖儿童的犯罪分子联系“买家”,通过收取介绍费非法获利。社会公众对所谓“梅姨”信息不必恐慌,欢迎各界人士积极提供相关线索,协助警方尽快破案。

警方将继续积极开展寻找其余7名儿童下落

11月13日,广州警方通报,“张维平拐卖儿童系列案”有了新进展,两名被拐儿童被找回,并组织了家属认亲。

警方表示,此类案件因作案随意性较强、痕迹物证少,且在当年条件下缺乏视频监控等技术,破案解救难度较大。

为此,广东警方推出DNA寻亲绿色通道,免费就近为求助者服务。2009年至今,广东警方通过全国打拐DNA信息系统已找回被拐或失踪人员1000余人。

此外,依托智慧新警务技术,警方不断缩小被拐儿童的查找范围,对疑似对象逐一摸排走访。2018年以来,广东共找回16名被拐十多年的儿童。

广东警方郑重表示将继续积极寻找其余7名儿童下落,严厉打击拐卖犯罪。

此前报道

朋友圈传疯的图是假的?!彩色版“梅姨”画像到底咋来的?

“梅姨”是谁?

“梅姨”真的存在吗?

“梅姨”画像的三个版本,孰真孰假?

小编给你答案!

官方发布“梅姨”画像 图据广东省公安厅

“梅姨”是谁?

图据广东省公安厅

林宇辉根据老汉描述画出“梅姨”画像,受访者供图。

“梅姨”彩色画像来源惹争议

画像警官:根据此前画像电脑合成

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微博截图

图据公安部刑侦局微博

据他人口述绘图4小时

画像警官表态:“梅姨”确有此人

今年10月12日,广东省公安厅发布的“梅姨”画像,就出自林宇辉笔下。回忆起作画过程,林宇辉表示:“是根据一名曾和‘梅姨’同居过的老汉描述,耗时4个多小时才完成。”而“梅姨”形象的还原度,林宇辉称:“老汉觉得相似度非常高了,才算完成了画像。 据林宇辉回忆,2019年3月初,他收到广州市公安局增城分局的邀请,与助理共同前往增城当地某村,准备为“梅姨”画像。同时到达的,还有申军良。 现场,警方请来曾与“梅姨”同居过的63岁老汉和老汉的女儿,而林宇辉就是根据老汉所描述的“梅姨”体貌特征,完成了“梅姨”画像。

此外,针对网上有网友质疑,“梅姨”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林宇辉也表示:“‘梅姨’确有此人。” 就此,林宇辉向中新网还原了老汉在现场讲述与“梅姨”交往的详细过程: 老汉曾告诉林宇辉,虽然曾和“梅姨”同居,但却从未见过对方的身份证和户口本,因此并不清楚“梅姨”的真实姓名。据老汉当时的讲述:“她说自己经营点小生意,有时也做红娘,当问及姓名,她说叫‘梅姨’就行。” 在取得老汉信任后,“梅姨”常以外出做生意为由离家一段时间。但过不久又回回来。直到老汉一家提出,打算与“梅姨”结婚,老汉才察觉出端倪。 “大概在2016年左右,老汉提出和‘梅姨’去民政局登记结婚,但‘梅姨’却多次以户口和身份证在老家为由拒绝。”直到最后,老汉女儿态度强硬要求其拿出身份证和户口本,梅姨谎称自己回家去拿后,便再未回过老汉家,此后电话号码也从此无法接通。

申军良在朋友圈表示,相信“梅姨”的存在

同时,申军良也坚信“梅姨”的确存在。他回应记者表示:“我很多次拿着林警官画的‘梅姨’的像去村里打探,很多村民都说见过。”

澎湃新闻:什么时候才能抓住“梅姨”】“现象级传播”背后自有正能量:痛失孩子的家长,需要通过这种传播得到抚慰;社会成员在其中收获了社会安全感和参与感;那些已经犯下拐卖罪行或者蠢蠢欲动的人贩子,感到了如剑的目光逼视。这幅“丑陋的画像”热传的背后,是全社会对人贩子的痛恨、对于拐卖儿童造成的骨肉分离的同情,以及对正义实现的企盼。希望司法机关能读懂刷屏背后的公众期待。

新京报快评:大家为什么要寻找“梅姨”】在民间,一些公益组织,也用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力量帮助家长寻找孩子的线索,给这些被拐卖儿童的家长带去了慰藉和帮助。只要有一个儿童被拐卖,留给家长和社会的就是无法抹平的心理创伤,加大对儿童拐卖的打击力度,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民众对“梅姨”的关切,其实也是一种大众关注儿童保护的象征。

人民日报客户端:“梅姨”画像刷屏,“刷”出了什么?】“梅姨”画像刷屏,让人看到了全社会恨拐、反拐的价值共识。实现“天下无拐”,除了全社会凝心聚力,更需在制度上强化打拐手段。从不断运用高科技手段,到强化相关采血比对工作,确保实现“应采尽采”;从布建群防群治网络,到完善法律法规,剑指买方市场……随着技术越来越升级、机制越来越创新、法规越来越健全,切实筑起严丝合缝的儿童守护线,人贩子将难以得逞。

五大安全规则

家长们多多学习~

来源:中国新闻网、长沙晚报、新华每日电讯

责编:刘倩
阅读数(35542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