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营的思考:身在战场,首先要冲破“头脑中的迷雾”
想到这里,汪坤做出一个大胆决定:直接接通炮兵营营长的通话器,三言两语说清要害,通报目标坐标。然后,再向上级指挥所报告相关情况。
转瞬间,炮火倾泻,覆盖目标。
目睹这一幕,汪坤的眼前,恍然浮现出之前的一场“战斗”。
那次演练,这个旅担纲红方主攻力量,成体系配发新装备的侦察营,备受瞩目。
进入侦察阵地后,官兵放飞无人机、展开侦察车、派出武装侦察力量、架设车载雷达……一切按计划有条不紊推进。
“发现‘敌’指挥所!”很快有了收获,汪坤立即命令,第一时间将目标信息上传至上级指挥所。不久,火力分队依令对目标地域实施打击。
“有了新装备,这场仗打得轻松又漂亮。”汪坤以为胜券在握。
没想到第一阶段演练结束,导调组一盆冷水泼来——“毁伤无效!目标已顺利转移。”
“煮熟的鸭子竟然飞走了!”复盘检讨,参演官兵有些垂头丧气。炮兵营营长徐亮和汪坤对视时一阵苦笑:“你要跟我早说一声就好了。”
这句话,让汪坤脑海中闪过一道亮光。
从发现到摧毁,考验的不仅是装备性能,更是战场意识。“早说一声”在技术上实现不难,可“早说一声”所需要的战场视野和胆略,我们具备了吗?
给炮兵营拨通一个电话只需要几秒钟。但是按照平时的程序和习惯,一个情况报到旅机关,机关参谋研判后再报指挥员下决心,再分头下达命令,也许就需要不知多少倍的时间。
“战场复杂多变,侦、控、打、评、保,不仅要纵贯形成一条链,还要形成纵横织成一张网。”带着自己的思考和建议,汪坤找到了旅主要领导。
在旅长、政委支持下,有了更多的战场主动权,汪坤却更焦虑了——
“看起来我似乎也能给炮兵营发号施令了,当侦察营长需要做出推动战场进程的决定,这一点也不轻松。”
他说,就拿这次的案例来讲,发现了“大鱼”,上报旅指挥所,能得到更全面的处置方案,但时间久了,疑似目标隐匿的可能性也在增大。直接呼叫炮兵火力打击,可能会一击制敌,但一旦误判误打就会打草惊蛇,暴露己方多个位置,“这是给自己找了一道两难的选择题啊。”
“其实不光是我。侦察营每个点位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汪坤看来,日趋透明的战场环境中,只有敢于担当、善于判断,才能给出战场态势“最优解”,赢得最终的胜利。
索降训练。
班长的战斗
当侦察班长,面临“打与不打”的艰难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