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鸟到救鸟 他愿做鸟儿迁徙路上的守护者

2022-10-11 17:23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不久前,在辽宁沈阳,一场题为“共家园”的野生动物绘画作品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画展上展出的200多幅画,绝大部分都是一位护鸟志愿者的作品,他叫王唯彦,今年60岁。他的本职工作是一位美术老师,但是从30多年前开始,在一次次的机缘巧合下,他成为一名保护和救助野生动物的志愿者。多年来,经过王唯彦和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他们组建的沈阳猛禽救助中心,救助过的野生保护动物达到了5000多只。

在辽宁美术馆的展厅里,王唯彦的多幅鸟类作品都引起了大众的好奇和关注。王唯彦说,与鸟儿结缘,起初也是因为自己的专业。

王唯彦:我老师跟我说,唯彦,你选择一个题材认真研究去画,当时我就想选择画野生动物。

为了近距离观察、研究野生动物,王唯彦在观看各种视频资料的同时,还会利用业余时间来到野外。在一次户外采风的时候,他无意间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并将它带回了自己的画室照料。

王唯彦:小鸟是翅膀受伤了,估计是撞在电线上,因为它伤得不是很重,只是骨折和稍微有一点外伤,慢慢就好了。

起初,王唯彦并不明白如何对野生动物进行救治。他一边翻阅资料,一边和兽医朋友学习、琢磨,从动手包扎伤口开始,到给猛禽涂药、接骨、缝针,一点点学会了很多救助的方法。

1995年,他与朋友成立了沈阳猛禽救助小组,后来随着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他们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发展成沈阳猛禽救助中心。

王唯彦:现在我们的志愿者有近300人了。这里边分为几个部分,一大部分负责救鸟,还有一部分负责保护鸟。比如说迁徙季节,上山去拆人们放的捕鸟网,还有一部分是负责保护栖息地的。

在沈阳地区发现的各类野生鸟类有230多种,每到迁徙季节,都是王唯彦和同伴们最为忙碌的时候,他们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从盗猎者的手中,挽救了很多小生命。而王唯彦也会将救鸟的经历通过画作表现出来。

这些年,王唯彦除了本职工作之外,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守护好那些野生鸟类。他和志愿者们一边救治,一边宣传。他们在年历上印上猛禽的图片、简介和自己的联系方式,分发给沈阳周边的农户,想方设法让更多人知道救助中心的存在,一旦遇到受伤或者中毒的鸟儿,也能第一时间联系到救助中心。

在王唯彦和其他志愿者们救治的5000多只野生鸟类中,有一只丹顶鹤,让他最为难忘。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016年的夏天,沈阳猛禽救助中心接到了一个来自内蒙古的求助。

这是沈阳猛禽救助中心救助过的第5只丹顶鹤,所以大家管它叫“小五”,由于伤势较重,手术过后,“小五”便一直在救助中心的康复基地进行休养,从夏到冬,等到“小五”的翅膀彻底恢复,已经到了12月。此时,丹顶鹤迁徙部队已经飞越北方寒冷地带,来到了温暖的南方栖息。为了让“小五”能够尽快回归自然,回归种群,王唯彦和志愿者们想到了一个办法:由志愿者护送,乘坐飞机将“小五”直接送到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

由于担心“小五”无法适应野外生存环境,志愿者们还特别在“小五”身上佩戴了跟踪器,时刻掌握着“小五”的动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踪器反馈的数据也越来越正常,这说明“小五”已经逐渐适应了野外的生活。一年之后,跟踪器随着羽毛更新脱落,志愿者们便无法再获取关于“小五”的信息。由于挂念“老朋友”,在这次筹备画展的过程中,王唯彦特意创作了这幅绘画作品。

建立“羽毛银行”助力受伤鸟儿重返蓝天

从沈阳猛禽救助中心成立至今,17年的时间里,志愿者们齐心协力,救助了200多种5000多只野生动物,其中很多都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由于常年救治鸟儿积累的经验,王唯彦和志愿者们在面对鸟儿不同的伤情时,也开创了很多种救治办法。

这幅画的名字叫做《朱鹮》,是王唯彦结合鸟儿飞行时的真实状态创作的。翅膀尖向里10~11根是鸟儿们的初级飞羽,对于飞行最重要,但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地方。

等待羽毛自身修复完毕的时间太长,而野生鸟类还需要尽快放飞。为此,王唯彦开始研究,怎么通过人工接羽的方式,让鸟儿们尽快恢复飞行能力。

人工接羽的第一步,是要有羽可接。为此,王唯彦和其他志愿者们,将在康复中心休养的鸟儿们褪下来的羽毛和伤重死亡猛禽的羽毛进行了收集。经过多年的积累,沈阳猛禽救助中心建立了一座“羽毛银行”。

对“羽毛银行”里的这些宝贝,王唯彦如数家珍。他查找了很多资料,最后决定用竹签作为接羽的工具。

画画需要仔细观察事物,这份职业带来的细心成了王唯彦为鸟儿们接羽的一个优势。

位于沈阳鸟岛的猛禽救助中心,鸟舍里摆放着大大小小的鸟笼,各式各样的鸟探着头,张望着来客。鸟笼之外,办公区、手术间、CT室、病房、备食间等一应俱全。每天,他们都在这里,为上百只受伤的鸟喂食、清扫卫生和医疗护理。

这只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正在接受飞行训练。因为飞行时受伤的翅膀会感到不适,所以每天都需要志愿者人工干预,它才能练习飞行。

志愿者们介绍,每一只经过救助的鸟儿在放飞之前,都要进行野外生存能力的评估,其中包括捕食能力、飞行能力等,评估合格之后才能够进行放飞。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它们在野外再度受到伤害,能够让它们安全重返蓝天。

责编:刘艳君
阅读数(47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