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超40万人在这0.5平方公里区域“聚会”,上海的警用高科技都用上了!

2019-08-17 17:25 新民晚报

夏天夜晚,上海人流密度最高的区域是哪里?当然是外滩!

外滩街头

从7月到8月,除了台风“利奇马”到访的那几天,这里客流每天都在40和50万之间徘徊。

人多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均衡。

高温天,白天客流不超过5万。

但晚上7点之后,人流瞬间涌入,

填满了从南京东路步行街到江堤的区域。

这个时候,压力最大的是警察。

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公安分局外滩治安派出所综合指挥室,隐藏在外滩江堤下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我们可能是全世界夜间最繁忙的派出所。”

副所长杨伟荣的话未经证实,但的确很少有一个0.5平方公里的区域,每天晚上都有超过40万人聚会。

外滩晚上聚集了很多人

134名警力应对40万大客流,这种管理难度,也使这里成为上海警用科技含量最高的派出所。7月以来,民警们帮助150多名走散的孩子回到父母身边,最快的纪录是10秒以内。这背后就是科技的力量。

昨天,又是一个周末。我们来到这里,体验一下,最繁忙的派出所,究竟是怎么一个样子。

“弹钢琴”的技巧

夜幕降临。外滩江堤上又开始人满为患。

外滩江堤其实很长。但无论是上海市民还是外地游客,总是习惯地认为,只有陈毅广场这一块区域才是外滩。

90%的游客来上海一定要来外滩,90%的人都聚集在这一段江堤,90%的人都是从南京路步行街来此。这三个90%,让人头疼。

外滩治安派出所综合指挥室面积不大,甚至可以说是“袖珍”。一大半的区域被指挥台所占据。这里看不到回来休息的民警,所有人都忙到停不下来。

这一点,从监控大屏上的一张任务表,也可以看出。

任务表

因为来的时间是下午,看到是从下午2时30分到凌晨的任务。尤其是傍晚6点以后,任务要求密密麻麻,让人望而生畏。

“很多要求看起来复杂,其实核心就是一个,人流均衡。”

派出所所长刘海波告诉记者,江堤是联通的,如何让大客流均匀地分布,光靠民警喊话是不行的。这一段区域上江堤共有4号-10号7个通道,控制好这些通道的开、关,就能让上江堤的人流在上面的分布始终处于均衡状态。就像“弹钢琴”一样,“指法”很重要。

晚上7时,陈毅广场外滩江堤区域上的人流越发集聚。指挥室立即要求对相关的两个通道实施只下不上的管理措施,让快速涌来的人流绕道稍远的通道上江堤,实现人流的分散,用时间换空间。

“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人流的实时变化,随时调整。指挥的人要判断精准,前方的人要执行有力。”派出所教导员朱玉海告诉记者。

一位民警的一天

说起来简单,但对于一线的民警来说,每一天都很不容易。

民警在分析案情

上海警方推行警务流程再造的改革。外滩治安派出所也是试点单位。一个巨大的变化,是“全科警察”的出现。

就像医生有“全科医生”,顾名思义,“全科警察”就是什么都管的警察。

在外滩区域,经过专门培训的他们不仅要管治安,管大客流疏导、管打击破案,还要管交通。

要知道,全上海最重要的主干道,7条在外滩派出所管辖范围内,仅此一项,就要投注大量的精力。

昨天,我们跟随外滩治安派出所第二责任区警长林欣辉体验了一下,排除掉他身为警长的事务性工作,他一天的大概是这样的:

(注:中间空白阶段在处理行政事务类工作)

炫目的警用高科技

大客流中最频繁遇到的,是儿童走失事件。

很多大人流连于浦江美景,忙着拍照留念,一回头,小孩没了。

今年7月5日晚上8时,外滩治安派出所民警钱亮在执勤时中发现,拥挤的人群中有一个落单的小男孩被挤来挤去。孩子左顾右盼好像在寻找什么,钱亮马上上前询问,小男孩说他跟妈妈来玩,走着走着就只有他一个人了,只能一直往前走。

民警发现了走失的孩子

钱亮问小男孩母亲的身份信息,孩子只是默默地摇头,问他妈妈电话,号码最后一位竟然不记得了。

民警没辙了,就用笨办法,一个一个数字试,终于在第六个电话拨通时,找到了孩子的妈妈。见到快急疯了的大人,才得知原来孩子走失已经1个多小时了。

陈旻炅是外滩治安派出所数据警务组警长。

他的一身“技艺”,除了大客流管控,用的最多的就是找小孩。

依靠高清探头和特征识别技术,陈旻炅印象里,最快的那次,找到走失小孩,只用了不到10秒。

外滩治安派出所副所长杨伟荣告诉记者,以前寻找走失儿童,往往只能靠人力,靠发动群众,现在高科技的应用,让寻找变得高效。

“今年暑假,我们接到了150多次求助,找到率是100%。”

杨伟荣介绍,这种技术被称为“智能时空分析系统”:划定一个时空区域,可以根据人的体貌、衣服、随身物品、是否骑车等结构性的特征在这一时间和空间区域内寻人。即使看不到脸,也能通过比对找到。

亮眼的科技手段还有很多。

昨天下午,在指挥室的大屏幕上,记者看到一段高清视频,是民警正在调解处置一起纠纷。

监控画面

“这是实时画面,通过4G信号传输回来的。”教导员朱玉海告诉记者,以前的民警执法记录仪是“单机版”,保留视频影像资料作为证据,现在升级为“网络版”不但可以实时传输回指挥中心,而且指挥中心还能反向传输视频资料到记录仪上。

“比如一起交通事故,民警到场时,可能已经不清楚前因后果,后台就可以将先前拍摄的视频画面推送给民警,用于处置时参考。”

记者注意到,传输回来的画面上拍摄的人脸下面还有绿色的进度条。

“这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对当事人的情绪进行判断和直观显示的技术,绿色表示对方处于平和状态,一旦变成红色,说明对方很可能情绪激动,要有所准备和防范。”杨伟荣告诉记者。

“LBS人流实时监测系统”可以通过热力图的方式,监控和显示一个区域人流变动状况,人数可以精确到个位;广播系统可以对整个外滩区域的游客进行实时提醒;智能信号灯系统可以自动抓取分析车流量信息,提供最好的红绿灯方案;鹰眼摄像头可以俯瞰拍摄一个区域而不仅是一个路口的画面,为一个区域的交通管理提供参考……

可以说,警方近年来用于实战的高科技,除了不能说的,记者都在这个派出所看到了。

最繁忙与最平安

“人越多的地方,往往秩序乱,案子多,治安不好。”教导员朱玉海告诉记者,外滩打破了这个规律。以街面扒窃案件为例,今年暑假期间,案件接报数同比下降了90%。

这也与高科技应用分不开。“以前打击也投注了巨大的精力,但是在这么大的人流中,要发现和辨别扒窃嫌疑人,难度很大,而且这些人是团伙作案,偷窃后立即转移,往往抓了人,却没有被盗财物,甚至连被害人也转眼消失在人群中。”朱玉海回忆,有一段时间扒窃现象猖獗到有团伙一路走一路偷,10多个110报警一下子涌进来。

高科技的应用,让完整固定证据链成为可能,在街面安防系统的“视线”里,盗窃过程一目了然,财物转移轨迹清清楚楚,一个都逃不了。加上民警固守的震慑,来一个抓一个,让扒窃团伙感到风险成本太大,不敢再涉足这一区域。

民警在外滩街头驻守

现在,外滩区域的110警情,在全市范围内都是低的。这背后民警们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

“这个低,不是像有些地方本身事情少,而是靠民警一点一滴去干出来的。”副所长朱亮告诉记者,他为自己的同事们骄傲:在这里当警察,需要更多的奉献精神。

深夜0时,记者离开。全天的客流数停在49万,又是一个接近峰值的数字。最繁忙和最平安的外滩,迎来了新的一天。

责编:刘倩
阅读数(3125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