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砍伤的医生陶勇谈重回一线 还送给网友一首诗
今年1月20日,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出诊时被砍伤,造成左手骨折、神经肌肉血管断裂、颅骨外伤、枕骨骨折、失血1500毫升。这起恶性伤医事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陶勇的救治情况也牵动人心。经过手术和几个月复健的治疗,5月13日,陶勇医生恢复出诊,伤后他曾经参加节目读了一首诗,让人印象很深。如今他的状况怎么样?昨天晚上,央视新闻新媒体独家连线陶勇医生。
每周做两次康复 回到一线感动多于恐惧
从5月13日恢复出诊,到现在已经半个多月时间。陶勇医生说,他现在每周还要做两次康复,手已经比原来灵活多了,“最开始的时候手非常僵硬,现在已经变得非常柔软。”
记者注意到,在陶勇医生的沙发上,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公仔,陶勇说,这是网友送给他的,希望它能够永远保护陶医生。如今,回到诊疗一线,陶勇说,对他来说感动多于恐惧。
伤后三次复诊,每一次都收获了满满的感动。陶勇医生说:“很多患者都带来鲜花和祝福,曾为我挡刀受伤的患者母亲见到我就流了泪,她忘记了自己的伤痛,只想着我会不会更好。这些感动支撑着我,挺幸福的!”
陶勇说,受伤后自己成为患者,让他更加体会到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医生和患者本身之间是亲密无间的,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
今后将主要关注科研和公益事业
被砍伤之前,陶勇医生做了约1.5万台手术,但是从现在手的恢复情况来看,有可能他很难再做高精度的手术了,对于未来,他的规划是什么?
陶勇说,他以后将集中精力主要做两方面的事:一方面是科研, 他研究的方向是眼内液检测,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快速检测眼内的病原学和免疫学信息,帮助医生快速地判断病因。同时,还打算在科学领域做一些科普。第二个方面是公益事业, 六一儿童节到了,陶勇医生呼吁大家更多地关怀盲童,自己也会更多地关注患者的内心和失明者的生活。
对医学的热爱发自内心 感恩父亲的鼓励和支持
陶勇医生毕业于北大医学部,师从眼科权威黎晓新教授,35岁时升任副主任医师,多年来专攻葡萄膜炎的治疗。在连线中,陶勇医生还分享了一个他和父亲之间的小故事:他手术过后见到自己的父亲,父亲首先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自己以前上山砍柴,砍到小腿露出了骨头,没有办法,只能自己绑了一个绑带走下山。他说,父亲之所以讲这个故事,其实就是给他加油,告诉他多难的事都会过去。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总是像一个朋友,给他的不是束缚,而是尊重他的兴趣、鼓励他追求理想。陶勇说,干一行,爱一行,医学就是他原发的深入骨髓的热爱,他说:“我觉得我很幸运,因为我选择了一个自己很喜欢的职业作为我的工作。”
与网友分享诗《旅行》:学会面对、解决和放下
陶勇写了一首名为《旅行》的诗,记录了他这几个月的思绪。陶勇说,人生总会遇到坎坷和波折,希望大家都能学会面对、解决和放下。
《旅行》
陶勇
生命是一场旅行,
一路都是风景。
有时也会遇到泥泞,
但更多的时候繁花似锦。
有时欣喜,
有时也会寂寞到像鸵鸟一样
把头埋在土里……
看待景致,总是用眼睛,
你看,
暴风雨洗礼过后,绿草茵茵,
懂得兼容,懂得万物生长的含义。
生命是一场旅行,一路收获友情,
携手攀山,并肩越河,
将爽朗的欢笑洒遍大地,
就算偶尔孤身一人,
也要看遍乌云散尽后的美丽。
生命是一场旅行,
一路寻找价值和意义,
鲜血涂满石壁,
白雪覆盖山顶,
总是抬头仰望星空,
却无暇顾及每一个脚印。
何不燃起一堆篝火,
在丛林深处,
驱散湿漉漉的瘴气,
看白色烟雾升起,
享受这一刻难得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