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发力严防“聪明药”流弊

2019-04-12 09:35 中国医药报

□缪宝迎

目前,高考备战进入白热化阶段,为提高考试成绩,学生和家长都使出浑身解数。前不久有一则报道称,一名高三学生家长给孩子服用“聪明药”,导致孩子产生药物依赖,造成严重的睡眠障碍、脱发,家长与孩子都痛苦不堪。

“聪明药”主要指哌醋甲酯制剂,常用片剂商品名为利他林、专注达,适应证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综合征、轻度脑功能失调)、发作性睡病以及巴比妥类、水合氯醛等中枢抑制药过量引起的昏迷。哌醋甲酯制剂作为精神兴奋剂,能够在短时间内使人提高注意力,因此,少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用药后学习成绩会上升。

但是,哌醋甲酯制剂绝不是什么“聪明药”,长时间、大剂量服用易产生成瘾性。要解决“聪明药”危害青少年健康安全问题,需要在以下几个关键点上发力。

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相关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哌醋甲酯制剂已被列入国家一类精神药品目录,依法实施特殊管理。特殊药品监管相比普通药品要求更高、专业性更强。要对基层监管人员进行全面系统培训,提升其监管能力,严查违法违规销售“聪明药”行为。

要强化药品安全科普工作。有些家长和考生根本不知道哌醋甲酯制剂的成瘾性,还有些家长和考生虽然知道该药属于处方药,但对副作用了解不充分,才会为提升考试成绩铤而走险。监管部门要在社区、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告诉学生和家长,哌醋甲酯制剂不但不可能提升人的学习能力,而且一旦成瘾,停药后会烦躁不安、痛苦异常;有的服用“聪明药”成瘾者,在求药过程中又与苯丙胺类药物(俗称“冰毒”)“结缘”,更加难以自拔。此外,哌醋甲酯制剂的副作用远远不止成瘾性,曾有该产品抑制儿童生长发育的报告。监管人员要将擅自服用“聪明药”的危害性说深说透,让家长和考生自觉避免服用此药。

要严格监管,严惩违法行为。依据《刑法》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规定,向他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致使其流入非法渠道造成危害的,可能构成犯罪。有关企业、机构与人员在精神药品管理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失职渎职行为者,也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作为一类精神药品的哌醋甲酯制剂,理应在严格管控之下,但近年来屡有“聪明药”流弊的报告和报道,却少有相关案件查处的跟踪信息。严惩违法行为,“聪明药”流弊才可能消除。

此外,非法获得药品的渠道有很多,网络、微信等都可能成为“聪明药”流通的“管道”。有媒体报道显示,一些家长和考生正是从微信平台上购买的“聪明药”。切断“聪明药”网上流通渠道,涉及药监、卫生、公安、邮政、网信等多个部门,惟有形成合力,打击才有力量。

责编:沙琼
阅读数(354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