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气象公报发布:近20年全国九成以上区域“越来越绿”

2020-04-29 20:12 澎湃新闻

4月29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简称《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大部地区水热条件正常偏好,干旱、台风、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对植被生长影响总体偏轻,利于草原、森林等植被和农田作物生长,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67.6,较常年提高6.1%,生态质量属偏好年份。

2019年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距平百分率 图片来源:《2019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2000-2019年全国有93%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有80.6%的区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良好的水热条件有利于植被生长;加之各地加大了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植被生态质量向好发展。全国有92%的区域从2000年以来变得“越来越绿”。其中,从2000年以来,全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每年增加3.6克碳/平方米,植被覆盖度平均每年提高0.25个百分点。

2000-2019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国家气象中心生态和农业气象中心首席钱拴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介绍说,植被是表达生态系统好坏的一个重要标量,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包括两方面指标,一是植被覆盖率,通常植被在地表的覆盖越多,生态环境会越好,另一个是植被的供给能力,比如农田体现的就是农作物产量,在森林里体现的就是蓄积量和固碳能力。

“在两个不同地区即便是植被覆盖率相同但由于植被类型不同,生产能力也就不同,所以植被生态质量的高低要结合这两方面的因素综合评价。”钱拴说。

2000-2019年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率《公报》还对我国祁连山、三江源、西南石漠化区以及洞庭湖、鄱阳湖等重点生态工程区域进行了气象监测评估。其中,受降水增加,温度升高的影响,祁连山区2019年和2018年植被生态改善明显,2019年达2000年来最好;2019年青海湖水体面积达最大。

钱拴说,这些重点生态功能区大部分都是气候脆弱区和敏感区,受气象的影响更敏感。她表示中国气象局将加大对气象影响生态的监测预警,在生态领域形成更好的气象服务能力。

责编:刘倩
阅读数(1090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